2007年5月31日

『一個人の京都漫步手帖』

0531

看完『一個人の京都漫步手帖』,我那個嚮往京都的心又再次被撩起。書裡用可愛的手寫字體敘述著一個個悠久歷史的商家,有些篇章甚至還詳盡地畫出特色商品的製作流程。

越是認識京都的工藝,越是讚嘆其細膩與多變。上一回看『烤焦麵包の旅行日記』時還只是在“垂涎三尺”的階段,這一回的手帖可是叫我動了凡心,非飛去日本搬回些寶物不可。

目前的主要獵物有二:二手夏季和服和『一澤帆布』袋。

想買夏季和服的理由很簡單,我是真的打定主意要穿上和服和木屐來趟京都巡禮的,畢竟,只有傳統服飾才和京都的古色古香對味(萬一其要價太高的話,我也會想辦法租一件過過癮頭的)。

至於『一澤帆布』袋吸引我的地方則是它的純手工製程,以及多元化的帆布商品。我過去對帆布包的認知總是被中學書包給制約,認識了『一澤帆布』以後,方才識著帆布包的無限可能,也更加驚喜於京都工藝舊酒新瓶的絕妙創意。


P.S. I want this one below most at the moment. (Don’t forget to browse the on-line catalog. I am sure you will fall for it as well.)

0531

2007年5月30日

『我的天才夢』

0530

『我的天才夢』是侯文詠的自我剖析作,以平實的口吻闡述其轉任專職作家的心路歷程——追求所謂的成就早已非我的生命目標,因此,我非常能夠同理侯文詠的生涯決定,但“勇敢的成為自己”卻是我目前為止最主要的課題。

該怎麼去清楚地辨識出自己的輪廓、發掘出潛能之所在,一直是我感到茫然的面向。看著別人漸漸地尋到自己的生命方向,我既羨慕又忌妒、既佩服又感傷。

我知道我不想要汲汲於名利的生活、也不願為了五斗米而折腰,只是那個能讓我感受到生命的熱量的“志業”始終沒在五里霧裡。

2007年5月29日

The Power of Art

因緣際會參加了中興國中的社團成果發表會,欣賞了新世代允文允武的一面。

最讓我悸動的畫面莫過於武術表演——看著身材嬌小的女孩一板一眼地使出力道十足的出拳與踢腿、耍著虎虎生風的棍棒真的會湧起血脈噴張的興奮感。

至於管樂隊表演的『法櫃奇兵』更是讓我聯想到聆聽Boston POPs時的狂喜,當台下鼓噪著『安可』時,順應民意的指揮竟然再度率團演奏此曲,我超爽的!

本來我是抱著當公關心情出席的,聽完音樂會以後卻有種喜悅滿足的感覺。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will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

2007年5月28日

『精選世界最短篇』

0528

『精選世界最短篇』(The World’s Shortest Stories)收集了數十篇總字數在五十五字以內的極短篇。

想當然爾,字字斟酌是絕對必要的,有些作者還會利用標題與內文相呼應/對比的方式來闡述他的故事。

利用不到五十五字,卻能清楚交代『背景』、『角色』、『衝突』和『結局』已屬不易,在這麼短的“段落”內還能鋪陳出有寓意的作品更是難能可貴。

於此摘錄一篇我非常欣賞的極短篇全文:

The Bus Station

“One ticket to Hell, please.”
“I’m sorry, all departures going south are booked up.”
“Anything else leaving tonight?”
“We have one bus heading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Any seats available?”
“Plenty.”
“Very long ride?”
“No, not really, but you might want to take a good book along. I’ve heard it’s a mighty lonely trip.”

2007年5月27日

珠寶盒

珠寶盒Boîte de bijou)是間法國點心坊(坐落於師大語言中心後方)。

店面相當迷你,一面牆的麵包販售區和甜點冰櫃即佔了一半以上的面積,若真要在店內享受,就只有在Patio曬太陽的份。

冰櫃裡秀色可人的甜點令人食指大動,除了賣相佳外,有些商品還被賦予了創意十足的名字。用水蜜桃凍泥內裹柳橙果肉的『Momo』第一時間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對Momo打趣地說:『看我一口把Momo吃掉!』

我倆點了『蘋果洋梨塔』、『無花果塔』、『蘋果派』外帶,還試吃了師傅現切的新鮮麵包。該產品走的是口感紮實的法系風格,除了有十足的嚼勁,還添加了天然的辛辣,相當特別。

甜點裝好袋後,我們去『兔子聽音樂』享受下午茶時光,但因為我真的太累了,竟然狼吞虎嚥地把甜點啃噬完就趴在桌上睡著了,後來去騎樓義大利麵店的時候更暈到食不知味,剩了半盤麵之多。

唉,七月中旬還有一輪得熬呢……

2007年5月26日

“謙沖自牧”果未可?!

儘管服務工作進行的相當順利,我的世界卻被一層烏雲籠罩著。

被肯定固然是件值得慶幸的事,但來自外在的正面評價總是讓我誠惶誠恐:一方面擔心別人錯估了我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不願自己變成突出來的“釘子”——我胸無丈志,只想當一個克盡職責的專任教師,累積教學和諮商的專業知能,並享受不被切割的休憩時間。

真希望我還可以低調好一陣子,做些讓自己快活的事情。

2007年5月25日

A Meaningless Task

今天大概是復工以來最打拼的一天了。

為了讓明天考生服務能做到盡善盡美,我花了一整個下午的時間進行座位安排的微調,一切的一切只求能做到按“完美”比率分配座椅給各國中的考生。

諷刺的是,幾乎全時工作的一日,卻也是最空虛又沒啥生命意義的一天。

2007年5月24日

"I don't wanna miss a thing"

今天聽Magic 106.7的時候,正巧聽到“I don't wanna miss a thing.”,又複習了一次關於查爾斯河的記憶……。

這首歌真的非常好聽,MTV也拍的相當有意思,導演引用『世界末日』(Armageddon)的片段來剪輯,還找來麗芙泰勒(Liv Tyler)和她老爹另外錄製了模仿電影情節的橋段:她伸出手觸碰電視螢幕的那一幕真是暨感人又爆笑。

這個音樂錄影帶就我而言可是有五顆星的水準呢!廢話不多說,瞧瞧吧!

2007年5月23日

連鎖反應

又到了室室吹冷氣,人人批外套的季節了。

我的體質向來是耐熱不經寒,吹了冷氣就渾身上下不舒服。像我這種人要節省能源固然容易,但對學生們而言,要他們忍受不吹冷氣的酷夏恐怕是太痛苦。因此,我也不想很沒愛心地全面性反對教室裡裝設冷氣機。

我只是不懂,為什麼不願意把空調設在更舒服的溫度呢?殊不知,穿著外套吹冷氣的現象不啻為全球暖化的功臣之一。

2007年5月22日

『聽疼痛說話』

0523

『聽疼痛說話』(Why We Hurt: The Natural History of Pain)的作者藉著其神經外科醫師執業的臨床經驗,用淺白且細膩的文字講述一個個關於疼痛的故事。

我欣賞他能利用通俗的例子來解釋複雜術語的巧思。比方說,當他介紹『後根進入區手術』(DREZ Lesioning)時,先是詳盡地說明如何打開脊髓損害傷害感受神經元(Nociceptive neuron)來治療治療麻木痛(Anesthesia Dolorosa),再輔以"就像是丟了手榴彈到脊髓裡,希望把壞蛋都炸死,好人都安然無恙"的譬喻讓讀者更清楚這個手術的困難度與風險。

除了著者敘事與說理兼併的功力了得,譯者的詮釋更是這本書引人入勝的另一大功臣。她不只用字遣詞洗鍊,有時還會寫出工整排比的段落,其妙筆生花著實讓我欽羨。

不過,讀這本書的時候心臟還真得稱職些,不光只是手術的刀光劍影讓我小生怕怕,身處『時間等待區』的煎熬更是讓我不忍。

2007年5月21日

好心有好報?!

傍晚,我損失了好幾張小朋友,超鬱卒的。

上個星期五下交流道的時候,遇上紅綠燈故障,整個十字路口亂成一團,我亦因情緒不佳而有些心不在焉。瞬時,停在我前面的Camry為了閃避他車而緊急煞車,當時我正入一檔上坡起步,冷不防地撞上了前車的後保險桿。

說真的,我覺得非常無奈,儘管沒有保持安全車距是我不對。可是,失能的號誌和他人的無禮衝撞更是這場意外的主要兇手。當時我一心只想要報警處理,讓國道警察來評判肇事責任,如果專家指稱我得負全責,我也當然認賠。

無巧不巧,另一造竟然是趕著送小孩的學生家長,體諒自己學生不想遲到的焦慮,我只好摸摸鼻子自認倒楣,答應與車主私下和解。

誰知,下午這位家長竟然打電話來言明要我負擔全數的維修金額,讓我覺得既委屈又無奈。只是,身為學校老師,當然不好跟家長傷了和氣,我也只好認份地當吐鈔機

但我在此坦承,本人真的付得很不情願。況且,這回失血還引出了另一個更不舒服的感覺——原來我真的很窮!不過四位數的賠償金額就搞得銀行帳戶的元氣大傷。

唉!就當花錢消災吧!

2007年5月20日

『巴黎拜金女』

0520

『巴黎拜金女』(Priceless, "Hors de prix")是一部充滿法式幽默的輕鬆小品。

女主角奧黛莉‧朵杜(Audrey Tautou )在本片的妝扮相當標緻,三不五時就穿著連穿裙、亮著秀氣的臂膀,以恰到好處的頻率展示她的斑爛的羽毛——憑著她出眾的氣質與外貌來詮釋拜金女還真有說服力。

男主角蓋德‧艾麥漢(Gad Elmaleh)舉手投足間散發出的溫文儒雅相當吸引人,他在片中的"在室男"性格還真頗有師奶殺手的姿態。(恩,我承認我也邁入師奶的年紀了!)

不過,我最欣賞的角色是瑪莉‧克利斯汀‧亞當(Marie Christine Adam)所飾演的氣質阿姨,多金、美麗又有智慧,稱得上是劃時代新女性的最佳代表。

整體而言,這部戲簡直就是為奧黛莉‧朵杜量身打造的浪漫愛情喜劇,處處可見幽默風趣但又十分脫俗的法式甜蜜。

P.S. 但我個人認為『從奢入儉難』,男主角恐怕是養不起女主角的!

2007年5月19日

Thank you, Momo!

為了治療我受創的心,Momo很講義氣地陪我到處逛逛。但因為我做啥都提不起勁來,腦筋轉的很快的她就提議去台北市立美術館。Momo果然是懂我的,藝術絕對是讓我轉換心情的最佳療劑。

我們倆運氣不錯,正巧碰上中庭的樂夜饗宴:青少年薩克斯風的表演。開場樂曲還是『天空之城』呢!第一首曲目就讓我卸下情緒的重擔、召喚意識飄入無邊無際的想像世界裡。演奏『秋風夜雨』前,有位小帥哥以氣音模擬風聲,沉穩地伴著樂曲輕輕將“夜語”推送入聽眾耳裡,偶爾還有民航機的噴射引擎唱和,著實有趣。兩首流行樂曲:『我願意』和『Somewhere out There』悅耳到我跟著旋律哼唱了起來,一併抒發了些許傷感。中場前的童謠組曲更是逗得我開心地笑了出來,計有『造飛機』、『小毛驢』、『小夜曲』、『茉莉花』等等膾炙人口的歌曲。一位大概三四歲的小弟弟邊聽邊開心地又跳又笑,只差沒興奮地從椅子上摔下來。

除了聽覺神經被安撫,視覺神經也突觸地挺厲害的。蘇新田,一位相當本土台灣畫家,以紮實的美術訓練與豐富的科學涵養來解構我們所處的空間。他提到,自從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起來,科學界人士已經用各式各樣的方法『話』出宇宙的模樣,該如何將這樣浩瀚宇宙『畫』出來就成了他的重要課題。

他所把握的關鍵在於如何繪製出一個『循環空間』以呈現出“使實體與空虛相互包圍,而不是虛空無限大的在實體外面”的圖像世界。一開始,他利用面與線的錯覺來表現無限循環,觀者的眼睛越是定神去細看越是陷入錯覺裡的迴圈裡。接著,他轉化出『虛/實』與『內在/外面』的太極觀,沒有絕對的實體也沒有絕對的虛無,兩個在二元世界對立面的概念,在蘇先生的畫布裡變成既彼此辯證又漸次存在的『循環空間』。

蘇先生又構思出『循環的水平線』來“表現出宇宙間彎曲又循環的時空意念”。比方說:他會把地平線設計成繞著畫布邊框的封閉曲線,呈現出以太陽為中心點,所有物體向著太陽“生長”著的有趣圖畫。

0519

除了展出了深具巧思的作品外,蘇先生還設計了一系列的文字說明牆,詳盡地介紹他所利用的透視法的獨到之處:以物理學來計算該如何表現從太空中看地球上的物體——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為了讓觀眾更理解他的作品的細膩付出。更誇張的是,他竟然還是本展覽的策展人,一併統籌作品運送、陳列以及導覽人員的教育!

我個人認為蘇先生將來當能名揚國際,畢竟,他不只是一位有天份的藝術家、具邏輯思考科學家、擅於統籌規劃的經營者,更是一位具有熱忱的教育家。

請務必撥冗細細品嚐大師級的作品!

2007年5月18日

『王牌冤家』

0518

『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是一部頗具有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風格的愛情電影。

自從看了查理‧考夫曼的『變腦』與『蘭花賊』後,就對他的編劇功力深具信心,也多少可以預期到『王牌冤家』非線性剪輯絕非偶然。不過,『王牌冤家』還真有些『變腦』的影子,但增添了更多追尋愛情與接納他人的元素就是。

當金凱瑞(Jim Carrey)飾演的男主角在夢境裡回憶過去甜美的愛情時,我其實有點難過,感覺自己跟他很相像,總是在潛意識裡回憶關於一個人的美好,對於痛苦的覺知還那麼樣的清楚時依然相信愛情所帶來的豐富色彩,不願意放棄最後一個可以努力的契機。

然而,身為旁觀者,看著他們在個性上互補、矛盾卻又義無反顧地落入與對方相結合的天堂/地獄時,還真替他們的未來憂心忡忡。有的時候,我們就是偏偏與自己個性大相逕庭的人擦出火花、與自己思維模式不相容的個體卻有相濡以沫的共鳴。但,為了多巴胺(Dopamine)和苯乙胺醇(Phenylethylamine)等的化學作用所帶來的歡愉與喜悅,人似乎卻依然飛蛾撲火地在錯誤的人身上尋找愛情。

我坦承我對於愛情本身是悲觀的,日復一日,我雖依然願意信仰愛情,卻對於是否能“等到”永恆愛情的本身卻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我認為,愛情是短暫的,只有願意積極經營共同生活的伴侶才能堅定地相守到老。

而要達成這樣的目標,不單單只是找一個符合Check List的另一半。畢竟,永遠沒有如齒輪般相密合的兩個個體,對於對方的缺點與限制能夠以更溫暖的態度去接納的彼此才能真正地“享受”愛情。

2007年5月17日

"傷痕"

今天老師略帶感動與疼惜的語氣稱讚我是個非常體貼、細膩的人,被我喜歡上的人真的是太幸福了。

倏地,『妳』想起了一首歌:『女人獨有的天真和溫柔的天份,要留給真愛妳的人……。』

只不過,『她』真的能分辨得出誰是真愛『她』、會好好疼惜『她』的人嗎?

2007年5月16日

『雌雄莫辨』

0516

我應該先看完『雌雄莫辨』(Victor/Victoria)才看『鐘樓怪人』的。可能是因為茱莉‧安德魯絲(Julie Andrews)的演技過於精湛的緣故,對我而言『雌雄莫辨』比較像是齣歌舞劇而非音樂劇。

看著『瑪莉亞』於六十歲的高齡扮演忽男忽女的俊逸與優雅,實在是我萬分拜服——她不只以高水準的唱腔媚惑觀眾,還在舞台上小秀了一段探戈和踢踏舞。而配角瑞秋‧約克(Rachel York)的表現也頗搶眼,活脫脫就是個惹人嫌的囉唆女人。

其實,『雌雄莫辨』更像是一齣輕喜劇,編劇雷斯利‧布理裘斯(Leslie Bricusse)以慧詰的對白呈現出交織著自我實現、性別關係與出櫃與否的絕妙喜劇。他幫男配角羅伯‧普瑞斯頓(Robert Preston)設計了不少幽默逗趣且戲而不謔的男同志心聲。有一回,女配角含情脈脈地看著羅伯道:『喔~巴黎男人真是令人招架不住呀!』可愛的他立刻回應到:『對呀,巴黎男人也是我的最愛呢!』

除了爆笑的對白,我對一段頗有“王爾德”風格的插曲特別感興趣(但,該曲的音樂性普普通通):

Paris makes me horny.
Rome may be hot, sexy it is not.
Paris is so sexy
Riding in a taxi
Gives me apoplexy.
Been to Lisbon
And Lisbon is a has-been.
Schlepped to Stockholm
And brought a lotta schlock home.
Also Oslo
And Oslo really was slow
Paris makes me horny,
It's not like Californy.
Paris is so dizzy, jack,
It's such an aphrodisiac
Ooh...... It's true,
Paris thrills me.
When I see Eiffel Tower
I have to go and take a shower...

As for Madrid, save it for El Cid,
Dining at the Lido
Loosens my libido
Like a big torpedo...
Been to Munich
Where every guy's a eunuch
An' ta Dublin
Things ain't exactly bubblin'
Hate Helsinki,
The Finns are kinda kinky.
But Paris, Paris,
Paris makes me horny.

2007年5月15日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說真的,還真不知道我這個網誌是寫給誰看的!?我自己是定位在【紀錄重大生活事件的小天地】就是。姑且讓我在此任性地不顧看倌們的專業背景,書寫今早參加之研習的重點摘要吧!

王麗文教授是我相當欣賞的師大教授之一(相當精神分析的諮商師,對於結構化以及與案主的界線抱持著相當嚴謹的態度)。此番演講她並沒有著墨太多諮商技巧或步驟,倒是深刻地分享了她個人身為諮商師所信仰的諮商倫理與哲學思維。

以下,容我摘要一部份讓我悸動的“警世格言”:

  • 人生的線頭要慢慢扯。
  • 人們可以在愛情裡治療過去童年歲月時所累積的創傷:一個理想的伴侶應該是能扮演父母、手足、朋友、情人的多重角色。
  • 人很容易逃避自己不舒服的感覺,諮商師得用從容的態度去承接個案的負面情緒(不給予過多的情感支持),好讓個案能透過掉盡/掉進其淚水來完整他自己。
  • 諮商的要素:精確的傾聽與深度的同理。
  • 從主流價值觀剝離的小孩恐抱持著拒絕走下去的念頭。
  • 處理個案的問題與情緒時,一定要專注但不要太嚴肅。
  • 對痛苦的抗拒降低,痛苦張力也變小;越去面對問題,問題的壓迫度越小。
  • 人生最重要的功課:不斷地去經驗我正在做什麼,傾聽自己的內在聲音,努力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

P.S. 能夠用如此淺白的用語表達如此深邃意涵,王老師的諮商專業實難望其項背呀!

P.S.-2 一併於研習時看完了『見人見智』,十分拜服洪蘭教授讀書人之傲骨,卻也替其不太“政治正確”的言論捏一把冷汗。

0515

2007年5月14日

『鐘樓怪人』

0514

『鐘樓怪人』(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齣具現代感又帶點古典色彩的音樂劇。

在我所看過的音樂劇中,鐘樓怪人的舞台設計算是相當前衛的。用同一面牆來代表巴黎城門、聖母院、闇夜巷弄;以光影變化來表現彩繪玻璃的豐富色澤;穿插了大量的現代舞,甚至還聘請體操選手在舞台上甩帥;運用巧妙的機械控制讓特技表演者使出如『太陽馬戲團』般的看家本領;本應是古裝造型的表演者身披具流行設計感但又不失“古”味的戲服。整體而言,舞台設計與藝術總監真的是絞盡腦汁到令人吒舌的程度。

而我眼裡的古典則是得歸功於編劇成功改編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的『巴黎聖母院』。雖然一開始我對於副歌不斷重複的作法有點不太習慣(可能是被『吉屋出租』富有變化的曲風與敘事風格的歌詞給養大了胃口),但其歌詞的深度與劇情的高潮迭起絕非一般的音樂劇可相比擬。儘管聽不懂法文,我依然會因著歌詞內所蘊含的歷史流轉與文明脈動而激動地冒汗涔涔。(真羨慕聽的懂法文的幸運傢伙,畢竟,能與歌詞共鳴才能完整地欣賞音樂劇之美呀!)

我最喜歡的是『佛羅倫斯』(Florence):行吟詩人與神父合唱的二重唱。這兩個人信仰著不同的主義,卻一致地感嘆新舊交替、今非昔比。



至於『美麗佳人』(Beauty, “Belle”)則是本音樂劇的最受歡迎的招牌曲目。同時愛上女主角艾斯拉美達(Esmeralda)的三位男士娓娓地吟唱著他們對心上人的款款情意。



P.S. 齊威國際多媒體找來的翻譯者還挺用心的,用字遣詞還算到位——看著騎兵唱著:『撕裂,我是個分成兩半的男人,在愛我的兩個女人中間,難道我的幸福是一種錯誤?一個女人留給白天,另一個留給夜晚,一個讓我去愛,一個讓我存在……,對其中一個我發盡誓言,到另外一邊我又通通違背……。』我居然噗呲地笑了出來。

2007年5月13日

『品悅糖』

今天天氣這麼好,沒出門逛逛實在對不起自己,剛好老媽懶得出門散心,就找Momo玩樂去。我猜Momo肖想『品悅糖』混久了,寄給我好幾篇關於這間店的網誌連結,外加昨天的桃源谷石階搞得我遊性闌珊,索性直接到甜點店塞肚子。

Momo點的蘋果千層酥超讚,酥脆的派皮口感相當好,蘋果粒甜滋滋地恰到好處,卡士達餡暨香濃又不至太“搶味”,三種素材交融地像是首悅耳的三重奏。鏡面巧克力的味道讓我回想起起司工廠(Cheese Factory)的Godiva Chocolate Cheesecake,巧克力的濃郁自不在話下,鏡面下尚蘊含了兩種不同層次的慕斯,還能品嚐到櫻桃顆粒,幸福得連腳趾頭都在顫抖。(然而,這一道最好有兩三人分食,邊際效應遞減的速度還挺快的。)

最讓我著迷的還不是甜點,而是一整面的高級視聽設備所營造出來的視覺/聽覺震撼。老闆挑選出來的音樂相當的多元化且十分順耳,音量也調整在剛剛好的閾值,柔順地對著我的聽覺細胞調情卻又不至於讓它們興奮地過了頭。

有好音樂、好音響還不惹人忌妒似的,老闆還放了XBOX和Wii。這麼頂級的玩樂設施著實搔弄我到感概萬千的程度,畢竟,我啥時能有機會用Accuphase的擴大機和Dynaudio的Evidence Master來玩賽車阿!!

2007年5月12日

"擎天崗"與"世外桃源"

爹地本想造訪久違的草嶺古道,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跟著指標踏上桃源谷步道。

桃源谷步道走來挺吃力的,幾乎全部都是石階,沒有啥泥土路可以讓腳踝喘息,沿路的風景也不過一般。正想要抱怨這一段路走得還真冤枉時,一整片如擎天崗的大草原即映入眼簾。有趣的是,這片山頭亦點綴了不少新鮮牛糞,頗有小擎天崗的味道——盤算著滾草坡的童心沒兩下子就被堆肥們給趕跑了。

越過稜線後,可抵一處天然的觀景斷崖,該處視野相當好。只可惜下午有些薄霧,望不著龜山島的蹤影,再加上海風吹得挺冷冽的,汗流浹背之際實在不宜吹風,我們待在山頭不過幾分鐘就下山了。

回程時,順道轉進草嶺古道登山口附近的遠望坑親水公園。

說實話,第一眼看到遠望坑心裡只覺這個公園太人工化,設計感過於明顯。然而,一旁錯落有致的梯田與一窪窪的池塘確實成功地營造出質樸的農村味。且,遠望坑溪相當清澈,水裡的小魚清晰可辨,池塘裡傳出的蛙鳴更是令人精神一振,只是牠們老大哥地埋在草叢裡,連個屁股都沒讓人瞧見!

整體而言,遠望坑親水公園比桃源谷更來得有世外桃源的氛圍呢!

2007年5月11日

『六個姿態』

0511

『六個姿態』(Six Gestures)竟然比我預期的還要好看!

剛拿到『馬友友的巴哈靈感』(Yo-Yo Ma Inspired by Bach)系列時,我即注意到第六部作品的導演派崔西亞‧蘿茲瑪(Patricia Rozema):她細膩且優雅的說故事手法在其自編自導的『夜幕低垂』(When Night is Falling)鋒芒盡現,我深信由她來詮釋巴哈無伴奏定能再度施展出謬思的魔幻。

果其不然,她所設計出來的電影劇本不但記錄了過程,還呈現出獨樹一幟的完整脈絡:藉著探索巴哈創作該曲的時空背景來引領觀眾進入導演世界裡的『第六號組曲』。以不同篇章間夾雜著的巴哈自白來導引出各個舞曲的核心,不止讓觀眾更認識巴哈之其人其事,更令觀眾更貼近巴哈的音樂作品與內心世界。只不過,看著風格相當接近約翰‧馬可維奇(John Malkovich)的人飾演巴哈總有些認知衝突的突兀感。

無可諱言的,冰上芭蕾選手克里斯多福‧狄恩(Christopher Dean)與簡恩‧扥薇爾(Jayne Torvill)絕對是本片的最大功臣。導演的編導技巧再高明,若沒有他們兩位精湛的舞姿,這部電影恐將失色不少。冰上芭蕾的圓滑曲線與流暢動感再再襯托出馬友友琴藝之高超,而雙人舞的緊密交合與渾然一體更是對位法的最佳典範。

任何體會過在溜冰場上多容易摔屁股的人肯定會相當熱愛這部電影!

2007年5月10日

"好朋友"來訪的後遺症

今天要準備睡午覺的時候,一群小孩在辦公室外面大聲喧鬧,搞得我都快要抓狂了。

我根本沒有辦法在"高分貝"的環境下的放鬆,乾脆中斷休息時間,坐起來辦公。畢竟他們是在討論公事,我也就試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萬萬沒想到幾分鐘後一夥人又衝進辦公室,用主任的電腦播放啪啦啪啦舞的片段。

理智部份的我可以理解他們為了社團成果展而得做些正式討論,可是重節拍的音樂真的搞得我有點神經緊張,很想回敬他們『一千零一夜』之類的交響樂曲。

當我就快要發瘋的時候,努力地提醒自己深呼吸,靜靜地等待下課鐘響的時刻。

不過,我的體力實在太不濟,只要一沒午睡,下午工作的時候就會覺得腦袋裝滿糨糊,回到家連吃飯都覺得很費力,差點直接倒在沙發裡(至於上韻律舞課時跳得有多肉腳就不在此贅述了)。

真懷念在波士頓的日子,到處都安安靜靜的,我自己的房間則是靜的連一根針掉地板都聽得見。

(胡言亂語中,已經快要陣亡了!)

2007年5月9日

Wednesday Get Away

0509

下班後,麻吉力邀我至小粗坑古道賞油桐花,一嚐花雨繽紛的寫意。

小粗坑古道林蔭密佈,向晚末春的微微涼意洗滌了工作的鬱悶。然,古道上不過落花點點,沒能躺入想像中的厚實花床有些小小遺憾。

最讓我欣喜的是小溪裡飄流著的朵朵白花,清新雅致的叫人精神為之一振。停下腳步,還可以聽見花落的聲音,悉悉逤逤地飄盪在樹林間。定神細察飛行中的桐花更是富含另一番趣味:有的花像是小小直升機,直直地俯衝而下;有些則是與風仙子取得巧妙地平衡,悠然地翻轉而落;我還瞧見兩朵落花像雙舞的蝴蝶般以雙螺旋股之姿親吻大地。

除了有花景可看,古道走來也相當的過癮,中後段的泥土路略有難度,爬至頂端時雖稱不上叫人氣喘吁吁,但也耗損一定程度的體力了。

我們倆運氣不錯,回到山腳下時,太陽剛沒入地平線,隱隱約約看得到芋頭色的天空,印象畫般的彩色漸層是這回自然行的完美句點。

平常日也能接近大自然真是令人開心啊!

2007年5月8日

"東施效顰"

可能是大師級表演著實相當有潛移默化之效,今天練習肚皮舞的時候突然覺得鏡子裡的自己多了那麼一點點女人的元素,而不只是個企圖把動作練標準的體操選手……

我恐怕還是比較適合練拳擊有氧吧!

2007年5月7日

『追尋希望』

0507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五號』對馬友友而言有著相當程度的情感聯繫,他特別商請日本歌舞伎大師阪東玉三郎(Tamasaburo Bando)來詮釋這蘊含著淒苦、孤寂但又帶點光明的深邃。

素聞阪東大師維妙維肖的舞台魅力,但一直沒能有機會欣賞其作品。此番細細賞味後方知其身段之悠柔∕剛毅果真名不虛傳,令我著迷到連呼吸都被打亂。

『追尋希望』(Struggle for Hope)旨在將日本的歌舞伎與巴哈的音樂相調和,看來不若『跳躍舞台』來得動感,卻更有令人屏息的淒美。《祈》裡一開場的白紗飄逸與光影變化大大地襯托出阪東先生的典雅脫俗,而中段紙門後的剪影更是叫人陶醉於大師的舉手投足。至於在《夢》裡,阪東先生以羯鼓與馬友友相應和,其節奏感精準地叫人妒忌—阪東先生和馬友友的靈魂彷彿合而為一,鼓聲與基音的共振輕柔地飄盪在耳後……。

真希望有朝一日能親賭大師風采!

2007年5月6日

趴趴走

初抵大艽芎古道的登山口,我的心情即相當的雀躍,整座山林鬱鬱蔥蔥,充滿春天的氣息。

大艽芎古道設計地頗懷舊,近期鋪設的木階與舊時滿是青苔的石階並存,且沿途時有小溪潺潺於足下,還好我明智地換上登山鞋嚴正以待,沒拿才剛進貨的皮鞋去蹧蹋。可惜,日昨下了一場豪大雨,把盛開了的梧桐花給打落了一地,沒機會欣賞千嬌百媚的花床。不過,看著滿地溼漉漉的殘花,白日夢地想像五月雪也頗有詩意。

過了變電塔處的觀景台視野相當遼闊,可以看到崁津大橋,還可以清楚地看見大溪花海的花圃色層,出發地的頭寮大埤亦一覽無遺。回程時遇到一位年僅五歲的小妹妹,臉不紅氣不喘地跑跑跳跳,實在是小時了了,看她這麼小就養成登山健行的好習慣更砥礪我可得確實執行一週一步道的計畫。

午餐時分,山友們大啖石門活魚,我不敢拿自己的腸胃開玩笑,只買了包蘇打餅乾就北上找Momo看展覽去。

這回Momo挑的是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第二層皮膚』(Second Skin),Skin直譯雖為皮膚,但在此實富含了有機與設計的意念,副標體內的『新肌體』詮釋地更適切些。所有的展出品當中最引我注目的是尼可拉.康士坦丁諾(Nicola Costantino)的『人類皮毛商』(Human Furrier)系列,他利用矽樹脂和皮革拼貼出擬人體皮膚材質的皮包、皮鞋和足球,除了帶有些諷刺鱷魚皮商、鴕鳥皮商的意味,還夾帶點情色性的詼諧。

看完展覽後,還跑去好市多(COSCO)採買了些民生用品,任性地吃了半盒生魚片測試自己的腸胃是否恢復正常……(目前尚未至洗手間報到就是)。

2007年5月5日

『薩拉邦德舞曲』

0505

前三部的『馬友友的巴哈靈感』(Yo-Yo Ma Inspired by Bach)皆為側重於過程的紀錄,第四部『薩拉邦德舞曲』(Sarabande)則是一部結構相當完整的純創作。

可能是下午拉肚子拉得太厲害,我這回看第四號一直不太能進入狀況。也許這種幾乎把無伴奏純粹當成配樂的作法跟前三回的模式出入太大,我一時尚未適應,沒有辦法感應到導演對於第四號的獨到見解。

況且,出場演員的戲劇張力儼然主導了整部音樂電影的氛圍,令無伴奏組曲退居於後位。因此,看完『薩拉邦德舞曲』後,我個人對於第四號的賞析依然在非常表淺的層次,也許該問問有誰獨愛此曲,並請益其箇中巧妙才能擴大我的“耳閾”。

2007年5月4日

『跳躍舞台』

0504

看完『馬友友的巴哈靈感』(Yo-Yo Ma Inspired by Bach)第三部『跳躍舞台』(Falling Down Stairs),我對第三號(BWV 1009)的喜愛遠遠凌駕了過去的舊愛第一號(BWV 1007)。

一開始編舞家馬克.摩里斯(Mark Morris)對於設計出讓觀眾更貼近巴哈無伴奏的舞碼抱持著相當懷疑的態度,他認為巴哈的音樂已臻於完美,他怎麼可能去構成另一個可以與之媲美的“無聲”作品。

在馬友友發揮他音樂外的另一項長才—概念行銷後,摩里斯展開自我挑戰的旅程,將二維的巴洛克音符轉化為三維的動態影像。

有時,一齣過於精彩的舞蹈注定要喧賓奪主地搶去音樂的風采,但摩理斯所設計出來的動作和姿態與音樂結合地是那樣的恰到好處,彷彿兩副緊密交合的齒輪,並透過彼此的共振醞釀出撼動人心的無比能量。

天才摩里斯以階級的上下、迴旋的走步、變化的手勢詮釋出把位變化、分散和弦與頑固低音。巧妙靈活的布雷舞曲(Bourree)在摩里斯的世界裡變成有趣的“啪啦啪啦舞”(馬友友第一次看到舞群表演的時候,開心地連眼睛都在笑!);具民族特色的吉格舞曲(Gigue)則是精準地在每一個重音點上表現出力度與美感,又在弱拍的小節裡輕柔地宛如水袖紛舞(邊打這份日誌,邊聽第三號的我腦海清晰地浮現著舞者輪番伸出臂膀,用肢體去表現賦格的動人畫面)。

『跳躍舞台』實在是部不世出的傑作。

2007年5月3日

『偉大工程巡禮-關西機場』

0503

今晚八點『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播映了個超酷炫的節目:『亞洲花絮集:偉大工程巡禮-關西機場』。該節目詳細地介紹了關西機場工程的始末,令世人一睹日本人造山填海的功力。

曾經聽聞關西機場乃奠基於人空島嶼上,但對於其工程之困難度並沒有十分具體的想像。幸虧有製作小組收編的資料影帶,觀眾可重回1987那一年。

一開始,工程人員規劃出四公里長一公里寬的施工地點,用巨型水泥塊一點一滴地圍出長方形的"圍城",再開始聚砂填海。但工程之始,即發現基地下方竟是鬆軟的泥層,又花了一番功夫,抽出底層的海水以提高泥層的密度。此外,工程人員尚須將砂土平均地散佈,用當時486之流的電腦推算每平方公尺該傾倒多少的量。(平底船從平地載運來的砂石噸數十分驚人,據推估,此番與天爭地約耗費了幾十座金字塔的量。)

航空站的外觀設計也堪稱一絕,機翼般的屋頂設計配上大面積的玻璃帷幕,呈現簡潔又極富現代感的流線。至於它內在的特點更是族繁不及備載,我只列舉一樣神奇地讓我"掉下巴"的設計—可調整高度的基柱。關西機場是個先天發育不良的傢伙,自啟用後就不斷地在下沈,但神奇(恐怖)的日本人就是有辦法進行其後天發展的絕對控制,以架高航空站屋頂的作法來對抗地心引力,並運用各式土木或電機工程調升樓地板高度。

如此緊湊的內容看到尾聲,製作小組又丟給觀眾一份驚喜/震撼。關西機場的設計者已著手建蓋另一個更大的人工島,準備給關西空港增闢一條更長的跑道。

P.S. 從去年嚷著去京都這麼久了,卻一直無法成行,看看"関西国際空港"的介紹,些微搔著癢處。

2007年5月2日

『竊聽風暴』

0502

『竊聽風暴』(The Lives of Others, “Das Leben der Anderen”)是一部非常精采的愛情/驚悚片。

本片細膩地側寫社會主義統治下的東德文藝界如何在自我表達與過度壓抑的衝突中煎熬,而負責監控人民的“特務”則不斷地在泯滅人性與心靈昇華的鋼索上游走……。

這一部片子好看到我實在不願意在此透漏太多細節,只想用力地鼓吹大家一定要充空細細品味此難得一見藝術創作。而且我懷疑我看到的中文字幕翻譯得似乎跟原文有些出入,恐已誤解一部分的劇情內容,不願寫出拙文誤導各位看倌。

2007年5月1日

衝過頭了

本來對於先生過去在台北縣穩紮穩打、在地經營的風格頗有好感,沒想到,他竟也是一位亂開支票的超級政客。

我並不反對實施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但現今連九年國教都辦不好了,還搞什麼十二年計畫。在泥沼一般的基地盲目地搭建茅草屋,除了浪費資源外,甚將引發更多的教育問題。

最讓我遺憾的事,坊間似乎並沒有什麼反彈的聲浪,不少民眾陶醉在人人有高中唸的假象裡。然而仔細閱讀先生的聲明,他所提出的口號根本就是巧立名目,其計畫的實質內容充其量只能說是擴大補助經濟弱勢以及轉化國中升高中的升學模式(且該模式並不能縮短城鄉差距,反而可能加速M型社會的固化)。

身為教育工作者,我當然非常盼望有朝一日家長們可無須為張羅學費而焦頭爛額。但,以目前台灣的教育生態,台師大教授周愚文所提的『改進與發展高級中等教育方案』應該才是更適切的。就我個人而言,在九年一貫課程與高中基礎課程銜接的檢討還在牛步、國中教育環境每況愈下的條件下談十二年國教實在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作法。

無奈的是,只怕教育在台灣向來是被漠視的一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