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文字世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字世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4月28日

『傀儡』

傀儡

儘管早已看穿癡人總為愛情之奴隸的現實,但看著此番無奈與殘酷被『傀儡』(Puppets, “Petrouchka”)作者完全具象化的我依然悲涼地倒抽了一口氣。

2008年4月21日

『我家三姊妹』

我家三姊妹

『我家三姊妹』(うちの3姉妹)是一位學生推薦我閱讀的逗趣繪本(這位小朋友很可愛,三不五時會跟我分享他的閱讀心得之外,還會借我書籍閱覽,一併考考我有啥感想)。此繪本可謂搞笑版的育兒故事集,具有繪圖天分的老媽,把三個女兒的生活點滴載於部落格上自娛娛人。

對我而言,故事的本身不見得能與我深度共鳴(畢竟膝下無子),可作者畫筆下的尋常日本家庭生活卻是可叫人一窺其文化之一二。比方說,紀錄『七五三節』那一日的三女趣事時,編者一併說明『七五三節』之緣由以讓讀者更進入狀況:『七五三節』指得是七歲的女孩、五歲的男孩以及三歲的男孩和女孩,在每年的11月15日會換上傳統和服,打扮的漂漂亮亮,至神社祈福求平安。

P.S. 相對於我,好友R小姐看這本書的時候可能會從頁首到頁尾都樂得心有戚戚焉,畢竟,她媽家兩位小男孩的“武勇”事蹟可是新鮮有趣的不輸書裡的三位千金呢!

2008年4月12日

『不存在的女兒』

The Memory Keeper's Daughter

『不存在的女兒』(The Memory Keeper’s Daughter)述說一位在唐氏症小孩毫無願景的世代的醫生不忍自己妻子發現新生女嬰的染色體有異,故意對她謊稱其於出生後即斷氣,私底下偷偷拜託診所護士幫忙將小孩遣送至收容所。主角口頭上交代這樣的安排是為了讓愛人免於受苦,實則是自己不願再次面對失去親人的悲痛,但為了與分離免疫所編織的謊言竟反倒讓他失去了與整個家庭的聯繫。

我非常欣賞作者以不帶道德批判的角度來去側寫將弗出生女嬰送走的男主角之基調,除此之外,她亦以溫暖的眼神看顧私自將小女孩“收編”為己有的護士。透過作者細膩描述的家庭背景與深刻的角色人物獨白,讀者不難去同理男主角之所以要欺騙妻子的掙扎,也很能瞭解診所護士帶著嬰兒遠走高飛的毅然,而她對女孩毫無保留的無私奉獻更是令人動容。

透過雙主線的豐富故事,作者成功地闡述秘密對一個家庭的殺傷力遠遠大過於欲掩蓋事件的可能影響之主旨。

也許是我的個性使然,我向來不太肯為了不傷人情感而語出白色謊言,更甭說是蓄意的欺瞞了。畢竟,再怎麼用心編織的謊言之網,往往只要一個眼神與喘氣就立刻被戳破,又何必花無謂的心思去粉飾太平呢!

2008年4月7日

"On Joy and Sorrow"

“On Joy and Sorrow” by Kahlil Gibran

Your joy is your sorrow unmasked.
And the selfsame well from which your laughter rises was oftentimes filled with your tears.
And how else can it be?

The deeper that sorrow carves into your being, the more joy you can contain.
Is not the cup that holds your wine the very cup that was burned in the potter's oven?
And is not the lute that soothes your spirit, the very wood that was hollowed with knives?

When you are joyous, look deep into your heart and you shall find it is only that which has given you sorrow that is giving you joy.
When you are sorrowful look again in your heart, and you shall see that in truth you are weeping for that which has been your delight.

Some of you say, "Joy is greater than sorrow," and others say, "Nay, sorrow is the greater."
But I say unto you, they are inseparable.
Together they come, and when one sits, alone with you at your board, remember that the other is asleep upon your bed.

Verily you are suspended like scales between your sorrow and your joy.
Only when you are empty are you at standstill and balanced.
When the treasure-keeper lifts you to weigh his gold and his silver, needs must your joy or your sorrow rise or fall.

2008年3月31日

『地海孤雛』

地海孤雛

雀鷹大法師在『地海孤雛』(Tehanu)裡“淪落”為失了巫力的格得:儘管他成就了對抗黑暗使者的偉大事蹟卻也喪失了很大一部份的自我,不得不逃離文明世界、靜靜地等待理想我與真實我漸趨融合的一日。

本集的雀鷹讓我聯想到『女人香』裡的法蘭克,讀著一個曾經無所不能的男人重新認識近乎無能的自己所耗費心理能量之困頓歷程讓我更能去領略艾爾‧帕西諾(Al Pacino)當時的演技有多精湛,只靠舉手投足就能將光榮過去與衰敗現實的內在衝突表現得如此有聲有色。

本書的另一重點(恬哈弩受盡屈辱與虐待後,在恬娜無私的關照下漸漸重拾內在力量的旅程)雖有龍的傳說之亮麗包裝卻略顯感受不到深度同理被虐者的粗糙紋理。因此,孤雛的主線故事反不如“孤鷹得道記”來的精彩。

2008年3月25日

『地海彼岸』

地海彼岸

『地海彼岸』(The Farthest Shore)的主旨較接近卡通『地海戰記』的核心:尋求永生者不過是畏懼死亡而非企圖掌握生命的意義。

也許我尚年經,也許是因為諸多吸血鬼電影的洗腦,我不曾有過能永垂不朽的妄想,也自詡是個能夠以理性健康的態度面對死亡的人。因此,小女子我對於有這麼多人前仆後繼地踏上追求永生的道路向來深感不解,更無法理解永無止盡地在世間輪轉究竟有什麼好處。

唯,我卻是敬畏時光之流逝的,不知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反應力與體能都漸漸轉弱的殘酷現實……。

2008年3月22日

『地海古墓』

地海古墓

對比於『地海巫師』側寫雀鷹大法師的童年,『地海古墓』(The Tombs of Atuan)描述的則是護陵女祭師恬娜探索本性、懷疑自我價值、毀部分內在我而重生的歷程。

曾讀過某位心理治療師描述與個案並進的幽微與艱辛就如同在闇黑地道裡摸索前進般困難,唯有手裡火把些微的光亮可以照耀前方的道路。『地海古墓』正是拿陵墓所在地下的大迷宮來暗喻恬娜的內在世界,當她對外在世界一無所知的時候,只能藉由一次又一次的地道歷險來填滿自己的虛無,這份超然獨立的冒險雖然賦予她免於被日常瑣事所奴役的機會,卻無法贈與她追求心靈自由的智慧。直到生命的貴人(雀鷹)的出現,她才認識陵墓的全貌,才知曉身為高等女祭司的她所事奉的『無名者』(The Nameless Ones)究竟是何方“神聖”。

近日過於激情的島民們不正是這樣嗎?以近乎宗教狂熱的態度去護持被偏見與情緒所豢養的信念、墨守不盡然合乎道德標準的成規、苦守不見得具合理邏輯的囿見,卻很少花力氣在同理另一種顏色的思維。

忠心期待選舉結果揭曉後,令人煩心的紛紛擾擾能暫時落幕!

2008年3月21日

『地海巫師』

地海巫師

『地海巫師』(A Wizard of Earthsea)是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地海』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主題是雀鷹大法師成名之前的種種經歷。

相較於『哈利波特』系列,『地海』更具民族多元性的色彩:在地海的世界裡,有色人種位居高度開發的世界中心,白色人種則是處於邊陲地帶的蠻族。此外,作者亦以頗“原住民”的方式來解釋巫術的運作原理:萬物皆有其真名,一旦知悉其真正的名字,巫師就能召喚甚至控制該個體。

娥蘇拉‧勒瑰恩最令我稱道的部分是其『完形主義』信念(翻譯老子學說的她可能會自陳師法於道家)——成為完整的人不僅僅是要能夠洞察自己的思維與情感,更是包含了勇於承認並接納自己的黑暗面。

P.S. Ursula herself drew a fantastic map of Earthsea; therefore, I also spent some time studying the map while reading this book.

map of Earthsea

2008年3月17日

『花粉的房間』

“沒有任何一隻蝴蝶能倖免,所有的蝴蝶都被沖下了瀑布……。”

『花粉的房間』為少女憂身為父母離異之獨身女的真情自白。不知是否礙於德文翻譯不易抑或是原著者的刻意安排,閱覽本書很難從過於淺白的用字遣詞體悟女主角的孤寂世界。

女主角與父親的冷淡互動深植她用冷靜的態度去處理幼年時期母親的情感遺棄,多年後與母親重聚時更以堅忍的溫柔去應對“小媽媽”的情感困頓,以“大女兒”之姿細細地呵護母親的她卻又因著媽媽的另結新歡而再次被拋棄。

親情依附的凋零儼然使主角成了失了靈魂的游離者,不單單對自己能否感受喜樂抱持高度懷疑,她甚至對於周遭一切光鮮亮麗的事物也投以荒蕪的注目。相較於一般強調主人翁之心靈成長的勵志手札,本書的主題顯然是繞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寂寞抒發——深沈寂寥的命題從頭至尾綿綿無盡。

2005年4月18日

可恨的作者呀!

一大早精神不太好,恍神恍神的,買了麥當勞的元氣早餐,結果竟然把火腿蛋堡留在月台邊,等上了火車想要大快朵頤一番才發現自己的早餐錢白花了。

還好手邊有帶著波特萊爾大冒險的第六集,讓我不致於悶的發慌。說實在的,當我看完第五集的時候簡直就很想拿飛鏢射作者的照片發洩,因為他筆下的主人翁過得實在是太悲慘了,惡棍歐拉公爵一集比一集更心狠手辣,主角的寄養家庭一集比一集古怪。身為理想主義的我竟然永遠等待不到邪不勝正的那一刻,焦躁不安的情緒在閱讀的歷程中不斷地醞釀,在每一個故事的最終篇演變為對作者的怨懟,很想吶喊:「天呀!這個悲慘的故事什麼時候才有結束的一天!」每次都在心裡暗暗發誓不要再看下一集了,結果同事借給我時還是抱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打開它。

我今天突然頓悟這套書還挺適合那種自認為懷才不遇、爹不疼娘不愛的孤臣孽子收藏,畢竟當你聽聞了主角如此淒風苦雨的童年歲月後,很難不重新體認自己的生命還是挺幸福愉快的!

2005年3月22日

波特萊爾大遇險3-鬼魅的大窗子

好不容易看完了第三集,卻絲毫沒有啃完書的快感,好想寫信去罵作者!波特萊爾大遇險翻得太文雅了,原文『一連串的災難』形容的貼切多了。悲慘的事件接二連三地降臨在那三個孤兒身上,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悲哀完全不足以形容這群可憐孤兒們所受得折磨!

儘管一部份的我有些好奇續集究竟會描述什麼樣的悲慘世界,但內心深處卻有點受不了這種壞蛋一直逍遙法外的連續劇,轉念又反思自己這麼象牙塔的思維多多少少是被迪士尼卡通給洗腦了,總是夢幻地憧憬『從此以後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般的完美結局。然而,真實的世界卻不是這樣的,一個又一個的困難阻撓我們前進的道路,貪圖小紅帽美味的大野郎更是無所不在,『to live happily ever after……』,不過是自欺欺人的愚蠢願望罷了!

題外話:根據我的觀察,波特萊爾他們的監護人似乎都只有同一個下場~被歐拉伯爵害死!讓我不禁開始揣想要是這三個小孩是生長在台灣這樣的文化環境,一定會被嫌命太硬,沒有人敢認養他們吧!

2005年3月18日

死亡筆記本

學生向我推薦一部漫畫作品:『死亡筆記本』。故事內容相當有原創性但同時也頗具爭議性。故事的敘述從聰明冷靜異於常人的主角撿到了一本死亡筆記本開始,意外手握他人的生殺大權的他,以創造更美好的世界為志,在懲罰媒體所報導之作姦犯科者的過程中,自以為新世紀之神的自豪與狂妄也漸漸壯大……然而隨著犯罪者意外死亡人數的不斷攀升與各地犯罪率的異常下降,全世界的犯罪防治系統中心亦注意到了主角的存在,派出了聰明才智絲毫不遜於主角的天才偵探與他周旋;在智可匹敵的對手刺激下,原本創造新世界的想法不再單純如白紙,而演變為一場又一場的圈套、推理與互相揣測……。

我對『死亡筆記本』這種題材有些不予直評,但是卻深感作者在犯罪心理的側寫與邏輯推理的描摹上有著高層次的藝術天份,單純地閱覽插圖是無法深刻領略劇情的巧妙連結,作者在字裡行間中扣人心弦地安排伏筆,隨即峰迴路轉地宣告令人驚奇的關鍵,讓人迫不及待地一集接著一集體驗劇中人物的世界。

雖然現在還不知道故事的結局,但我想輕易操弄他人生命者中終將自食其果,屆時勢必得付出慘痛的代價!

2005年3月10日

波特萊爾大遇險(2)-可怕的爬蟲屋


The Reptile Room
Originally uploaded by
Rebecca Lin.

Product Description:
Dear Reader,
If you have picked up this book with the hope of finding a simple and cheery tale. I'm afraid you have picked up the wrong book altogether.......I am bound to record these tragic events, but you are free to put this book back on the shelf and seek something lighter.

With all due respect,
Lemony Snicket

花了將近一個禮拜,我終於看完了波特萊爾大冒險:『The Reptile Room』的原著小說,這真的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兒童文學呦!

作者在封底很酷的告訴你:「如果你想要追求愉快、輕鬆的閱讀經驗,那我建議你最好把這本書放回書架上,千萬別買回家!」很勁爆吧!

而且它畢竟是兒童文學,字彙不會過於艱澀,英文程度這麼差的我每頁大概只需要查個三到四個生字吧!因為作者很貼心,遇到他認為小朋友可能還沒有學到的單字,就很俏皮地解釋:『這個字呀,在這裡的意思是……』我猜!如果可以接受模稜兩可地判讀,一個大專生就算完全不查字典應該都可以享受到閱讀這本書的樂趣的。

作者敘述故事的能力真的非常的高竿,一直讓我的心懸在半空中,總想知道接下來可惡的歐拉公爵又會使出什麼樣的卑鄙手段,坦白說,這個壞傢伙惡劣的程度足以令我寒毛直豎、直打哆嗦(剛好最近又冷),這一陣子晚上還因此而做惡夢,卻還是自作自受地繼續把它啃完,因為它實在是部既驚悚又有趣,不可多得的佳作說。

2005年2月25日

格列芙遊記

格列芙遊記(Gulliveriana)由米羅馬那哈Milo Manara所繪製,內容非常的有想像力喔,就是格利佛遊記的女生版,當然啦,多多少少就有些鹹濕的畫面,看起來非常過癮喔,讓我不禁想到阿莫多瓦的『悄悄告訴她』。

故事結構非常的簡單,一位女子出海意外地留置在小人國內,精采的地方就在於如果你是一個小小的人面對曼妙身材又近乎全裸的女巨人有哪些互動的可能呢?我只能說米羅馬那哈真是畫出了所有男性同胞的深層的渴望呀,就女孩子家我來說也看得血液奔騰呢!

2005年2月21日

魔法師豪爾之魔幻城堡

看完『霍爾的移動城堡』的人才看這篇文章喔,不然害你看電影失去新鮮感不負責任喔!

話說我看完『霍爾的移動城堡』的那一剎那,大腦中滿是問號(然而唯美的畫風以及無遠弗屆的想像力依舊深深吸引著我),昨天終於被我買到原著,今天就來幫大家解解迷團吧!

原著和動畫版的劇情出入不少,我在此只單純地說明與動畫情節較有關連的部分。

  1. 卡西法五年前是正在墜落的流星,恰巧被霍爾拾起,接觸到地球的流星即為隕石,那時將要面對死亡的他就與霍爾交換了契約,霍爾提供他以人類的面目繼續活下去,而它則必須為霍爾工作,然而這個契約是『不能對別人開口說的』。
  2. 在原著裡,蘇菲擁有一種能力,藉由對物體說話能夠給予非生物生命力的魔力,因此她可以藉著對卡西法說話,讓它繼續保有生命力不至於死亡,也可以捧著霍爾的心臟讓它繼續有能量。
  3. 原著中荒野女巫之所以要霍爾的心臟的理由很簡單。因為荒野女巫也與火魔定下了契約,但是她非常的年邁,心臟幾乎無法再運作了,因此與她簽訂契約的火魔就控制她去獲取霍爾的心臟以取代卡西法的位置。


不說太多囉,引誘大家也去看看原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