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11日

畢馬龍效應

鼠仔買了個繪圖板回家,我興奮地地搞定硬體設施後,自己嘗試著『創作』些圖案,然而看到自己的成品,心情卻有些沮喪,因為實在是臨表涕泣、不知所云呀!

話說我高中時被一位很有愛心的老師『讚美』我的寫生很有畢卡索的風格後,這番話舉對本人不入流的繪畫水平產生了嚴重的畢馬龍效應,就那個時候開始,繪畫對我來說就好像是另一個世界的領域。索性,這樣的可悲命運倒是對我的教學生涯挺有幫助的,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千萬不要太早批評學生的創造能力,藝術細胞真的是會被批評給扼殺掉的呀!

教育心理學中有所謂的”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 經過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伯‧羅聖索爾(RobertRosenthal)與傑柯布森(Jacobson)兩人於1968年所作的研究推論 , 教師對學生的期待 , 顯著地影響學生的行為表現及學業成就。例如 : 教師認為有一位學生是一位聰明、能力佳的學生,老師在有意無意之中會對這位學生有較好的回饋及反應,而學生受到老師較多的肯定及鼓勵等積極性的回饋(positive feedback),也會提升對自己的期待,增加對自我的信心,也因此提升了學習的動機和學業的成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