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30日
『王子與公主』
『王子與公主』(Prince et Princess)是部由六個小故事剪輯在一起的卡通動畫。
整部影片的線條相當簡單,好幾幕甚至是以皮影戲般的剪影呈現,故事本身的新鮮有趣可謂本部卡通的最大賣點。雖然畫風看來簡易,但卻令人充分感受到藝術總監在人物造型以及分鏡設計上的考究。比方說,在講述埃及故事時,整個背景設計以及人物造型即散發出濃濃的埃及壁畫風。當場景改為日本時,則是透過水墨畫來轉化配合與構圖。
這六個故事當中,我最喜歡『女巫與城堡』。動畫師創造出備有層層機關的女巫城堡,又賦予該城堡吸引人目光的內在美——恰恰與該子故事的主題相呼應。
2007年9月29日
"三十而立"
雖然過程有些曲折,但今天下午我依然順利地簽訂好租屋契約了。
我的新家離學校只有幾分鐘的車程,因此市區有點距離,對外交通不太方便,但空氣清新,鳥語花香的程度可與咱們的校園相媲美。此外,這裡絕不會有車水馬龍的喧囂,頂多就是呼呼作響的狂風會侵襲我的聽覺受器,想來我應該能在此安入夢鄉。
但,若以辦公室冬天的潮濕度去推敲新窩冬夜濕冷指數,屆時我恐將有些失望吧。
2007年9月28日
『邊城故事』
儘管他很認真地觀察他者(大多與常人大相逕庭)卻沒有積極地去貼近別人的內心世界。這樣的寫作風格使得這本書流於個案報告一般,少了些細膩的人文關懷、深刻情感。
題外話:今早集會時學務處安排了一項挺有意義的敬師活動:邀請同學們上司令台大聲地向導師們“示愛”。本人深受小朋友們的熱情感召,厚顏地上台湊數,大聲地說出我對老師的感激。
2007年9月27日
Incredible!
2007年9月26日
我的地壘區
老媽有一次問我:『你搬出去以後一個月要給我多少呀?』『一個月要給我多少呀?』同一個問題重播了兩三回,惹得我超不爽的,衝動地直接放狠話:『你是要多少才滿意就直說嘛!何必還在那裡裝客氣地問我想要給多少。』
老媽也挺倒楣的,她當時根本沒說謊,只不過是讓我覺得不太誠懇,就嚐到我對不誠實超沒好氣的派頭(事後我也很懊惱自己的失態)。
儘管我知覺到自己對於謊言的高敏感度是因為不愉快經驗而深厚蘊含出來的,但屢屢嗅到不誠懇的味道,胸中一把怒火依然傾刻燃燒起來。為了別人的過錯,搞得自己身心都不愉快,何苦來哉?
2007年9月25日
舊步道的新鮮事
不知道是否有人有計畫地引開了獼猴群,這幾次的到訪都沒能瞧見牠們的身影。“好加在”翩翩飛舞的蝴蝶可是一次也沒少過,此番踏青還巧遇六七隻蝴蝶同時在腳邊漫舞的美妙光景。
加九寮走起來輕鬆寫意,不需要太花心力注意路況,我也樂得分神幫自己找點新樂子:尋找製作"Split Twig Figures"的天然素材。我先是注意到地上的段段殘枝,想它們應該頗有可塑性,便撿起來試試。無奈,該種樹枝的剛性有餘、韌性不足,彎折個三兩下就崩斷了。後來 J 物色更有彈性的竹枝慫恿我再試一次,我只花了兩三分種就完成了一匹很可愛的高挑小馬。
我小小得意自己能夠像原住民一樣的運用天然資源做出"Split Twig Figures",興高采烈地把小小馬兒放在步道入口處,讓它端坐在那兒迎接每一位到訪的山友。
P.S. 我知道“沒圖沒真相”,但我這一陣子都把相機充公了,又懶得帶著它出入辦公室,只好委屈大家看看文字隔靴搔癢囉!
題外話:我實在太對不起你了,Momo。我倆好不容易喬出時間看電影,卻因為我肚子作怪而打亂了原訂計畫,真的非常抱歉!
2007年9月24日
『夜宴』
莫名其妙的結尾可說是本片的最大敗筆——儘管看著被刺殺的章子怡卯足了勁讓自己青筋爆露確實能讓我我充分同理到“婉后”的震驚與痛苦,可我卻苦無具體的視覺線索去判斷孰為真兇。
還好有攝影師張黎的優異表現方才拯救了這部戲被我評比為一顆星的悲慘運命。在葉錦添過度飽和色彩的環伺下,他還能找得到最佳角度營造出時而氣勢磅礡、時而婉約動人的秀麗畫面,實在是奇才一位。
2007年9月23日
初探『銀河洞越嶺步道』
上回從加九寮步道返家時瞥見了『銀河洞步道』的指標,當時即暗下決心定要找個機會探探路。今日太陽公公終於露臉,當然得把握機會視其廬山真面目。
循著台九線路旁的步道指標, J 眼明口快地找到步道口,省了我們迷路/找路的時間。只是,停好車時,雨即稀稀疏疏地落了下來,所幸步行至瀑布處只要花上二十分鐘,便硬著頭皮上路了。
不知是否連日來的豪大雨實在太強勁,步道走起來非常的吃力,石階上處處是青苔和泥濘,一不小心就會摔跤。就在我們亦步亦趨地上坡時,遇到了一位超厲害的老伯。明明石階超滑,我一手握登山仗、一手抓護欄都還走得膽戰心驚,他可是兩手提著三四公斤重的水桶,臉不紅氣不喘地速速走下坡——他大概是天天都來視察這條步道吧!
雖然路況不佳,天公不作美,但銀河洞瀑布的美景確實令人有不虛此行之慨。嘩啦拉的水聲雖不若內洞瀑布來得恢弘,但其山林間一涓白的優雅獨白依然吸引著被雨水淋濕的我倆駐足。
只可惜天況實在不佳,我們僅在近處觀賞瀑布後就折返(期待下一回能夠挑戰全程的『銀河洞越嶺步道』)。
題外話:後來我們又冒雨爬『二格山步道』。該步道人煙稀少,山頭上視野極佳,本人亦大力推薦之(階梯多了點就是)。
2007年9月22日
"Split Twig Figures"
J 去大峽谷(Grand Canyon)健行時,帶回了一樣很有趣的東西:Split Twig Figure的編製說明書及其原件。
Split Twig Figure是考古學家在該區所挖掘出來的『沙漠文明』之遺物。據推測,該物可能是四千多年前的原住民於打獵前所編製的慶典用品,也有可能是當時用來計算獵物數量的模型。
看完說明書後的第一次嘗試製造出身體與腳的比例超不搭的小馬,完全沒有軀幹被“細柳”包覆的設計感。迨我摸出點頭緒後,第二回的試驗品還算有模有樣,喜孜孜地把它當禮物送了出去。
J 看我似乎做的還不壞,便提議找另外金屬線做成飾品……。(OS:上哪兒找材料呢?)
2007年9月21日
『安徒生計畫』
『安徒生計畫』(The Andersen Project)是個將數位科技與舞台表演充分結合的大膽嘗試。
透過巧妙的舞台設計,投影機所投射出來的平面刺激竟然也能呈現出3D的視覺感受。照常理而言,以其換景的速度之快與頻率之高,整齣戲或有可能顯得雜亂無章,但透過靈巧的蒙太奇轉場手法,故事的起承轉合頗有一氣呵成的效果——舞台設計總監的出眾才氣著實令人拜服。此外,背景音樂的挑選挺多元的,有優雅的古典小品,也有流行通俗音樂,只可惜皆非現場樂團伴奏,否則肯定能讓我更沈醉些。
演出者一人分飾三角的功力的確是不容小覻,但可能是上回飾演Monsieur Chopin的Hershey Felder實在太優質,兩相比較之下難免會有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感慨。
我個人認為導演不啻是本劇的最大功臣,他以笑看人生的態度反諷巴黎通俗文化的光怪陸離,又以戲而不謔的口吻評論文藝界歐盟化的生態環境。最難能可貴的是他以嵌入子故事的手法細膩地表現出安徒生的部分作品(『樹精』與『影子』)及其童言童語背後的豐富寓意。
就我個人而言,這部戲最大的價值在於“引誘”觀眾用自己的眼睛去細細品味安徒生的作品集。
2007年9月20日
再遇關卡
繼打“Hi Hat”之後,我又晉級到“Hi Hat”踏板與大鼓踏板的練習(約為幼稚園中班第二學期)。
之前踩大鼓踏板時老覺得很難使出巧勁,只好以踩蟑螂的氣魄對付它,腳踝和膝蓋僵硬不說,撐不到十分鐘腳踝就開始發疼。
今晚左腳又加入戰局,課堂之初的表現果然“遜腳”如預期。但手忙腳亂了幾回合後,卻莫名其妙地發現右腳竟然“開竅”了,以踩油門般的寫意狂勝左腳“二二六六”的脫序表現。
有鑑於過去雙手練習了一個月多才有顯著的進步,這一次我並沒有被左腳的愚蠢而打擊到,而是堅信左腳也有它的春天,只是需要一點時間突破瓶頸。
題外話:老師說他也開始上班賺錢了,對他而言音樂將退居為副業的地位(白天可得搞些有生產力的活兒)。聽他這麼說,我覺得挺感慨的,連他這麼有才華的人都得為五斗米折腰,我又夫復何求?
2007年9月19日
『酷音輸入法』
這麼荒謬乖誕的奇蹟使我徹底覺悟,不要再幻想哪一天微軟新注音會鹹魚翻身,還是乾脆溯源治本比較實在因此誤打誤撞地挖到免費的好東西:『酷音輸入法』。
『酷音輸入法』十分容易就手,慣用新注音或自然輸入法的快手,肯定能輕輕鬆鬆轉換跑道。『酷音』除了沿用了前輩『中英文轉換鍵』和『全形半形轉換鍵』的方便設計,還提供了『特殊符號』和『強迫斷詞』的快速鍵。
快被微軟新注音搞瘋的同胞們,不妨下載『酷音輸入法』解困吧!
2007年9月18日
『青蛙為什麼要走路?』
『青蛙為什麼要走路?』(Ping: A Frog in Search of a New Pond)是一本相當精簡的寓言故事,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文字來闡述『求道』的艱苦歷程。
或許是我道行太淺,對於青蛙努力尋找生命願景的歷程並沒有特別的感觸。反倒是青蛙的精神導師貓頭鷹因為專注於學生自我超越的試煉而失神被老鷹補殺的插曲嚇得我沒來由的怵目驚心。
我猜想作者是想藉此表達良師的陪伴與指導絕不會永遠與我們常相左右——人在面臨最深層的恐懼時往往都是孤獨的;甚或在最無助絕望的時候橫遭外在世界的無情打擊。
2007年9月17日
狗便便出頭日
為了讓綜合高中訪視的評鑑資料臻於盡善盡美,老師昨日特別加班一整天檢查我已彙整完畢的既有資料是否有需要補充的部份。
今天一早到校,老師即明快地指示我和新老師應大肆整頓某些分項、並表達對部份分項的高滿意度。
正巧他覺得夠完整的部份一開始即是我負責收集資料的。對連日來強烈自我懷疑的愚者而言,這樣的評語可謂久旱逢甘霖、來得正是時候……。
忽然有種Doggy Poo也是有它存在價值的欣慰!
2007年9月16日
『狗狗心事』
七位導演所執導的十一個狗狗故事剪輯成了『狗狗心事』(All About My Dog)。因著導演表現手法的不同,個個子故事可謂風格迥異——幽默逗趣、溫馨感人、瘋狂搞笑等元素皆於此劇聚首。
這幾個小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我的狗狗一級棒』。導演禰津哲久(Tetsuhisa Nezu)利用歌舞劇的形式詮釋出兩位狗主人以各自的寵物狗為傲之相互較勁。
改編自『劍舞』的主題曲是該片吸引我最主要的原因。哈察度量(Aram Ilich Khachaturian)所創作的『劍舞』原本就蘊含著劍拔弩張的交戰氣勢,搭上巧妙嵌入的絕妙歌詞更是有畫龍點睛之趣。
一連看了兩三回後,該片所帶給我的興奮感依然未達邊際效應遞減的閾值呢!
P.S. 終篇之『毛毛,請聽我說』則是最為催淚感人。
2007年9月15日
"Kokopelli"
因為 J 帶回來的兩件紀念T恤,我才又憶起Kokopelli(我最喜歡的印地安圖騰之一)的存在。
他是位有著讓女人孕育生命且令穀物豐收之神性的駝背吹笛人。根據“聖語族”(Ho-Chunk Nation)的傳說,Kokopelli的陰莖是可拆卸的,當他想要與女性交歡的時候就把他的陰莖放在水裡,“突襲”在河裡泡澡的女人們。“和平族”(Hopi Nation)的人則認為Kokopelli會把未初生的寶寶扛在背上後再分送給女人。
因此,渴望生孕的女人祈福於Kokopelli,未婚的年輕少女則畏懼於他的出現。
我喜歡Kokopelli純粹因為他的造型有一種無以名之的淘氣可愛:緊連著頭部的笛子乍看之下很像長長的嘴巴,引得我老想像他是插著一頭羽毛的食蟻獸。
P.S. 上文之典故摘錄自於Wikipedia。
2007年9月14日
You are for real now!
為了一解彼此的相思之苦,你不計代價地與我重聚。
在機場看到你的那一剎那稱不上特別興奮,只是注意到你變得更黝黑結實了,你背著二十公斤重行李走了百里多的故事就這麼轉成了視覺刺激,一時之間,我似乎還遊走在美夢是否已成真的恍惚間。
我們倆都是害羞的,並沒有戀人重逢的熱情開場。也許是我們都不想用過多的肢體動作或複雜語言來確認彼此的存在,而是選擇調整出我們最自在的速度,慢慢地往對方靠近。
當你在輸送帶上輕輕攬著我的腰時,還在白日夢模式的腦細胞群瞬時突觸如閃電,深度衝擊著我每一處的感覺受器。
傾刻,我知道你是真的回來了,也深深地意識到這次重逢所代表的意義……。
2007年9月13日
新鮮玩意報報
還記得大學時代安裝抽取式硬碟時,總得在小小的空間裡擠進排線和電源線。現在的外接盒都設計地很便民,一個防呆式的卡榫設計就搞定全部,盒內空間看來清爽多了。
無螺絲設計似乎挺新潮的,但其設計原理實在是很平凡。而且恕我直言,其應用性幾乎是零分——一旦安裝好硬碟就別想把它拆下來,否則固定硬碟的小凸點(於下圖)可是會“夭折”的。
整體而言,我給這項電子產品的分數很低:一顆星(好歹有存取資料的功能)。
2007年9月12日
對打初體驗
這幾天早起對著牆壁偷練似乎還挺有效果的。面對一開始暖身的制式練習我變得比較能放鬆、目測來球遠近的能力比上上週好些。(真希望我可以繼續養成早起練球的好習慣,早日擺脫不穩定接/發球的菜鳥身分。)
大概是教練還算滿意同學們正反手拍練習的表現,我們今天第一次在教練的指示下練習對打。只不過,同學們發出來的球跟教練“餵”出來的球果然是有差別的,我再怎麼全神貫注地迎戰,都是落得飛越界或掛到網的下場。
看來我還得接受好一陣子的魔鬼訓練才能感受到網球來回韻律所製造的美妙聲響。
2007年9月11日
『浮世書簡』
『浮世書簡』是一本由十八篇書信組成的小說,作者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對著讀著輕輕訴說一個二十年前就醞釀於心的離別。。
我很喜歡李黎的寫作風格,沒有過多的情緒發洩,而是如整理舊物般靜靜地傾吐出記憶深處的過往——如此婉約卻又真摯的自我表達在『故事』的那一篇子故事表露無遺。
這份接納過去的智慧固然是珍貴的生命禮物,但我寧可選擇不讓愛情錯過的當下去試煉自己。
2007年9月10日
『九歲人生』
看完『九歲人生』,我突然很好奇我在學生們的記憶裡是什麼樣的面貌。
過去年輕氣盛時還摸不透的青少年的反叛心理,對於他們的我行我素不甚有耐心,雖不曾肢體責罰自己的學生,但過於嚴厲的態度與不夠彈性的思維想必也讓某些小孩子吃了點派頭。
但我想我應當不至於囂張跋扈到將來他們著書論述的時候會趁機狠很修理我一頓。可想的更深遠些卻有點遺憾:恐怕也沒人覺得我帶給他生命什麼樣的衝擊與啟發吧?
2007年9月9日
『秒速5公分』
我給『秒速5公分』(Byousoku 5 cm, “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的評語:畫面細膩、配樂動聽、劇情感人。
日本動畫師的高水準向來有目共睹,但能畫到讓我嘖嘖稱奇的程度,此回還是頭一遭。有好幾幕導演所呈現出來的畫面精緻到彷彿是攝影機紀錄下的真實世界,鮮明地令人心頭一震。而且導演不單以精準的分鏡自我要求,更調以浪漫唯美的色澤柔和地愛撫觀眾的視覺神經。
配樂在本劇顯然是精心策劃而出。三個子故事的主題曲在曲式上相當接近(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但風格卻是迥異的,各自施展魅力蠱惑我的耳朵。
在雙重刺激的激盪下體會男女主角的“濃情切切”,我的胃不由自主地跟著小男孩而翻騰、隨著小女孩而孤寂,流著淚承載愛情之“不可承受之重”。
P.S. 竟然有人把第一話『櫻花抄』放到YouTube上(記得接著看Part 2 of 3和Part 3 of 3)!
2007年9月8日
『閱讀建議』
上段文字乃摘錄自余秋雨在中山大學講演之『閱讀建議』,大師級的文人講閱讀字字斟酌不說,段落既層次分明又鞭辟入裡,充分顯現出資深“讀者”的見地與廣博。
所引述的文字本是余先生提及讀者不當勉強自己吸收不對盤作品的論述,但在助人專業人的眼裡,這段文字或可被詮釋成“人生的線頭要慢慢扯”哲學的典雅洗鍊版。
自我開發亦當“順應著地理地脈”,勉強自己做反性格的巨大改變也可能是一種傷害,更何況有些智慧是學不來而是只能等到的。
P.S. 欲詳『閱讀建議』之全文請至『2004大學新鮮人』。
2007年9月7日
『隱形人』
彼時閱讀『隱形人』並沒有帶給我太多的激盪,畢竟,我向來是個挺引人注意的目標物(大多的時候是惡名昭彰)。
昨日的無價值感促使我反思到這個故事的另一個層面:就算是他者相當程度地意識到個體的存在,個體還是有可能被自己給隱形起來。當我忽略自己的優點、漠視自己的感覺、放大自己的缺點時,我正是在拿橡皮擦一格一格地塗去自我意識。
過去的我會花上好幾天在自怨自艾,現在我學聰明了,趕緊找到那個專心傾聽的耳朵,我就能再次調整自己的步伐,重新出發。
Thank you so much, Mrs. Lin.
2007年9月6日
超沒存在感的一天
短時間在行政、教學與諮商專業上與她齊頭並進對我而言可能會有點吃力,我期許自己好歹要效法她隨時清潔辦公桌的處女座精神,傾全力維持一個沒有雜物的辦公環境。
題外話:音樂教室的值班人員列印本日課表時忘了把我列上去,害得我被打鼓老師放鴿子(我在練習室外等了將近四十分鐘後才被通知)。
2007年9月5日
2007年9月4日
『思慕微微』
如果說柳美里的『男』是以拿文字當匕首一刀刺入心臟般地自我剖析,那麼七等生的『思慕微微』約可比擬為外科醫師利用自己身上的愛情細胞進行深層且多面的解剖。
七等生用充滿詩意的文字來表達其近乎哲學思辯的內在語言的能力實在是令我欽佩。然而,一部份的我雖抱著景仰的心情拜讀他嘔心瀝血的大作,但有另一小部份的我挺同情他當時如此歲數還得飽受愛情雲霄飛車之折騰,心疼他有著如此出眾的語文奇才與邏輯思維卻也無法跳脫出情感的桎梏。
若深度同理七等生在本篇文章裡所呈現出來的七情六慾,『思慕微微』恐怕應該改名為『濃情切切』才對題些!
2007年9月3日
拼裝"套鼓"
我終於升級到打“Hi Hat”的層次(約等同於幼稚園中班水準)。
加了“Hi Hat”的金屬聲,同樣的節奏聽起來豐富許多,練習起來也特別有勁,不免開始幻想自己應該有能力虛應一首芭樂歌吧?
無奈現實是殘酷的。
儘管打擊節奏似乎沒有因為打擊點的變化而亂了步調,但我依然愚蠢地使出左手鼓棒反K右手鼓棒的“看家本領”。
於是乎,我又加買了一套練習板——用非常平價的方式來拼裝我自己的“套鼓”。
P.S. 打“Hi Hat”跟打鼓面的感覺很不相同:“Hi Hat”的彈性很差,得靠事前暖身與放鬆手腕才能稍稍解緩其過於紮實的衝擊感。
P.S.-2 Here is a picture of a drum set.
2007年9月2日
Water Girl
小粉紅真的挺妨滑的,穿著它們踩在礁岩上腳一點都不疼,還可以自在地做暖身運動呢!但因為我比較習慣穿蛙鞋游海泳,和它們培養幾分鐘的感情後,即移情到舊愛,小粉紅可能比較像是玩風帆的好工具。
有了上回的經驗,我這次放大了膽子捨棄任何浮具,打算專心地享受在海裡全然放鬆才可得的海浪按摩。有好幾回我過渡專注於載浮載沈的愉悅,凹了好幾分鐘都不肯動動手腳,差點把自己給凍壞了。
沒有浮具礙著視線,我看到更多種的小生物。有尾部帶著藍色細線的管狀透明魚、成群結隊的角蝶魚、深綠色帶黑色條紋的熱帶魚等......。(上回看到的螢光藍值日生依然深深吸引著我的目光,真希望能知道她們的芳名。)
下一次我應該更自我突破些,拋開呼吸管的桎梏,直接潛近海裡去感受魚兒從眼前游過的視覺刺激肯定更過癮。
P.S. 前幾天才嚷著沒精油可用,今晚整理房間時竟挖出兩罐來自德國的高級貨! Lucky me!
2007年9月1日
『媽媽咪呀』
上一回拜訪大蘋果的時候即頗垂涎於『媽媽咪呀』(Mamma Mia),無奈假期總是太短,我又沒有分身,只好捨『媽媽咪呀』就『吉屋出租』和『獅子王』。所幸這回『媽媽咪呀』意外“登台”演出,我得以一場夙願。
平心而論,全劇的笑鬧色彩多過於戲劇性,且礙於ABBA的歌曲大多非並非情歌對唱的基本設定,樂曲幾乎皆以獨白的方式呈現,無法讓表演者醞釀出更入戲的氣氛。但若著眼於劇作家能將現成的音樂穿插的近乎天衣無縫的這個角度,『媽媽咪呀』著實百老匯送給ABBA迷的最佳禮物。
今晚登台的兩位女主角非常的優秀,在場地不甚理想,同台男性對手的歌唱實力又普通的狀況下仍舊時而鏗鏘有力、時而細緻婉轉地詮釋出曲曲動聽的ABBA魅力。
儘管硬體有些令人失望,但聽到現場演唱的“Money Money Money”, “Dancing Queen”和“Super Trouper”我的血液即澎湃起來,深感值回票價。
P.S. “The Winner Takes it All” is really moving. I wonder how come I didn’t notice it before.